鬼吹灯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16章 改土归流

第216章 改土归流

    回到住处,朱雄英就找到朱棡询问土蛮巴优入籍之事。

    朱棡很是不屑的道:“蛮夷而已何须在意,且他们叛服无常,若入了籍再行叛乱,折损的也是朝廷的颜面。”

    陈景恪连连摇头,道:“晋王此言差矣。”

    朱棡对他还是很尊重的,说道:“哦,景恪有何高见?”

    陈景恪知道,朱棡是很傲慢很有主见的人,想正面说服他很难。

    就决定迂回一下来劝说,于是道:

    “晋王欲在碎叶川立国,那里被异族统治上千年,真正归属中原王朝的时间才只有数十年。”

    “所以当地人对中原并无太多向往。”

    “且那里是当地方圆数千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凡大一点的部族,都想到那里落脚。”

    “虽然我不知道那里到底生活着多少部族,但几十个应该是有的,总人数至少有四五百万人。”

    “且现在碎叶川归属帖木儿汗国,该国国主帖木儿雄才大略,手下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

    “你准备如何攻打此地,又如何治理这里呢?”

    朱棡应该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想都没想就说道:

    “帖木儿汗国乃多部族联合而成,各部臣服他,乃是因为他兵锋最盛。”

    “我只需正面击败他几次,让各部族认识到他的脆弱。”

    “然后采取分化拉拢之策,离间他和各部族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他猛然明白陈景恪的意思,对待异族要分化拉拢,而不是一味的歧视打压。

    但他依然有不同的意见:“大明与碎叶川不同,这里是我们汉人的主场,蛮夷再乱也掀不起风浪。”

    “在碎叶川,我们乃客场作战,自然要拉拢他们。”

    听到他的话,陈景恪想到了一个词,统战价值。

    谁有统战价值,谁就受优待,没有统战价值的那都是屁民。

    统战价值是哪来的?

    抗争打出来的,顺民是没有统战价值的。

    这种思想,前世他真的是受的够够的,没想到穿越了还能碰到。

    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他问道:

    “等打败帖木儿汗国,你准备如何治理那片土地呢?”

    “将异族全都撵走,从中原迁移百万人过去,然后慢慢的繁衍生息?”

    朱棡摇头道:“不行,那里异族力量强大,若将他们全部驱赶走,就是逼迫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我。”

    “到那时即便我的力量再强,也扛不住的。”

    “我会先稳住他们,用文化同化,让他们变成我的子民。”

    “然后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去征服更多的土地。”

    陈景恪说道:“看吧,道理你都懂……大明若想征服更多的土地,内部也需要拧成一股绳。”

    “蛮人和夷人确实有些部落叛服无常,但也有部落希望成为大明的顺民,安心的生活。”

    “对于他们,我们也需要区别对待。”

    “如此过上几十年,大明再无蛮夷,全都是大明顺民。”

    朱雄英不停点头,是这个理啊。

    朱棡也陷入深思,良久后才缓缓点头:“说的不错,是我太狭隘了。”

    陈景恪趁热打铁的说道:“况且,伱立国的目的是什么?就为了当王?然后呢?”

    “我们的理想是不是可以更高一点?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国泰民安?”

    “蛮夷也是人,也是国家的子民。不将他们治理好,又何谈国泰民安?”

    “别人可以歧视他们,君主不行……”

    陈景恪一番长篇大论,主题思想很简单,不能歧视蛮夷,要教化他们。

    有些话朱棡并不赞同,但总体上来说,他也是赞同这个观念的。

    反倒是朱雄英,一副深以为然的道:

    “说的好,教化蛮夷使其懂礼仪明大义守律法,本就是朝廷的责任,我们又岂能置之不理。”

    “我这就写信给皇爷爷,让他准许蛮夷入籍。”

    陈景恪拦住他,说道:“别急,给蛮夷入籍说起来简单,但操作不当反会成为麻烦。”

    朱雄英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做才好?”

    朱棡也看了过来,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

    陈景恪回道:“人都是有私心的,对于蛮夷部族首领来说,部民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

    “入籍就相当于是将他们的财产充公了。”

    “并非所有部族首领,都能和巴优一样为部民着想。”

    “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点,恐怕很多部族首领都不会同意入籍的。”

    朱棡插话道:“确实如此,而且他们多生活在深山里,想要出动大军剿灭非常麻烦。”

    “这也是历代,都拿他们没有太好办法的原因。”

    陈景恪说道:“办法其实也有,只是很少有朝代愿意去做。”

    朱棡问道:“哦,不知是何法?”

    陈景恪回道:“这个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分化拉拢。”

    “愿意臣服朝廷的,必须献上户籍名册,然后朝廷封部落首领为土司。”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化。”

    “现在蛮夷各部最基层的百姓,只知道有土司,不知道有天子。”

    “土司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没有民心支持,朝廷想要治理蛮夷各部,就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教化这一步尤为重要。”

    “朝廷可以许诺,不管他们内部事务,但要派遣官员去教化蛮夷。”

    “使其明大义、懂礼节、知律法……”

    “各部土司必须配合教化官员的工作,否则就废除其职务。”

    “只需要一二十年之功,就能让最基层的蛮夷,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

    “如此民心尽皆归于朝廷。”

    “然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了,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不用解释只看字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朱棡忍不住击案叫好:“好,好一个三步法,好一个改土归流,世无景恪无解之难矣。”

    朱雄英的表情一如既往,甚至有点想笑。

    就喜欢看你们大惊小怪,没见识的样子。

    看看我,多淡定。

    陈景恪要是解决不了问题,那肯定是想偷懒。

    之后,朱棡派人去调查巴优的身份,不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衙门的身份证明,也不是不能作假,还是小心求证为好。

    朱雄英则亲笔写了一封信,将安抚教化蛮夷之策告诉了朱元璋。

    几日后,一封圣旨从应天送来,着太孙全权负责此事。

    晋王朱棡及各级官吏,必须全力配合。

    对于这个命令,众人都有些意外。

    朱雄英才多大,朱元璋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负责?

    只有朱棡和陈景恪知道,这是要提前让太孙走上台前。

    朱标的身体,确实很让人无奈。

    一开始朱元璋他们还想试一试,万一病情没那么严重呢?

    毕竟朱标还年轻,用了陈景恪量身定制的疗养之法,平时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

    结果自然是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

    一旦过于消耗心神,朱标就会出现诸如头疼、头晕、恶心等症状。

    正是因为试过,朱元璋才不得不提前将太孙推向台前。

    否则太子尚在,就把太孙推出来,那也太不尊重太子了。

    朱标自己反倒是看的很开……至少表面上如此。

    和这道圣旨一起过来的,还有朝廷的邸报。

    头版头条就是陈景恪设计的飞梭,经过马皇后亲自验证,要求各地衙门推行。

    如果是特别大的改变,衙门肯定会叫苦。

    百姓都不富裕,一架织布机价值不菲,不是说换就能换的起的。

    大多数百姓宁愿用老式的,也不会用新式的。

    但这次只是改了一下飞梭,本钱几乎等于零,推广起来毫无阻力。

    这种好事,衙门自然很喜欢干。

    所以,飞梭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明扩散开来。

    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个小小的变动,在开海后会带来多么惊人的财富。

    且说当下,拿到圣旨之后,朱雄英非常高兴。

    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能顺利完成此事,携带大功还朝,就能从纸面太孙,变成真正的太孙。

    所以他对这件事情,自然很是上心。

    立即就召见了巴优。

    巴优也已经知道,这个小少年就是传说中的太孙。

    这几天又是高兴,又是惶恐。

    再次见到朱雄英,他立即大礼参拜:“蛮夷之人巴优,参见太孙。”

    朱雄英一脸庄严,说道:“巴首领免礼。”

    待他起身,才又说道:“你的来意我已知晓,对于你的拳拳忠心我心甚慰。”

    陈景恪在一旁帮腔说道:“陛下已经命太孙,全权处理蛮夷入籍之事。”

    巴优有些惊讶,皇帝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少年?

    但此时他也顾不上多想了,连忙再次下拜道:

    “陛下圣明,巴优愿携全族入籍,请太孙首肯。”

    朱雄英却淡淡的道:“巴首领莫急,尔等入籍事关重大,我需调查清楚方可……”

    他一番言语虽略显稚嫩,可仗着主动权在握,也将巴优拿捏的死死的。

    让巴优彻底明白,太孙年幼却不可欺。

    心中不禁想起了之前的种种传闻,感叹道,果然不愧是天命太孙啊。

    有此太孙在,大明未来五十年无忧矣。

    这更加坚定了他入籍的决心。

    同时也产生了一点小小的私心,如果能趁此机会抱紧太孙的大腿,日后说不定能有一番作为。

    于是,他对朱雄英就更加的恭敬。

    当朱雄英提出,想要了解都有哪些部族愿意入籍的时候。

    他立即请命,愿意前往各部打探情况。

    朱雄英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见他如此上道心中也很高兴,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如此就辛苦巴首领了……很多部落首领对入籍之事,会心有疑虑。”

    “巴首领可代我邀请他们出山,选一安全地点,我亲自前往与之会面,共同商议此事。”

    这就是让他作为太孙使者,去劝说各部了。

    巴优自然欣喜若狂,立即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

    之后他就带着朱雄英的使节,前往江西各蛮夷部落,宣扬朝廷的旨意。

    但朱雄英依然不满足,他想要的不是江西一地,而是整个南方的蛮夷全部入籍。

    陈景恪知道他正雄心勃勃,欲要大展拳脚,就安抚道:

    “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一地一地的来。”

    “先解决江西的问题,将这里做成样板,再去经略其他地方,就会容易很多。”

    “且,到时咱们还可以借助江西土司,去联络其他地方的部落首领。”

    “你只需要坐在家里,等着心向朝廷的部落首领,前来朝觐就可以了。”

    朱雄英还是很信服他的,按捺主了躁动的心。

    不过他们也没有真的坐等,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比如,陈景恪就提议,为所有入籍的蛮夷百姓取一个汉名,并颁发一块身份标牌。

    “取汉名是汉化的一部分,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至于为何给身份牌……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要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里,使用的是自己原来的名字。”

    “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汉名。”

    “有了身份牌就不一样,看到牌子就能想起自己的汉名。”

    “牌子还能时刻提醒他们,已经是大明的子民,上面还有天子。”

    “这个牌子最好做的考究一点,首领的用黄金铸造,官吏用铜片,普通百姓铁片。”

    朱雄英和朱棡都被说服。

    不过朱棡提出了一个建议:“蛮夷入籍人数不会少,不论是用铜还是铁,需求量都非常大,且铸造困难。”

    “土司和官吏用金铜制作,普通百姓用木料雕刻即刻,大不了选用名贵一些的木料。”

    朱雄英也认同的道:“造船厂就有很多樟木,边角料就足够制作身份牌的了。”

    “而且樟木还有驱虫的效果,百姓随身携带,还能防蚊虫叮咬。”

    陈景恪也知道自己有失考虑,从善如流改变了意见。

    身份牌分三种,首领用黄金铸造,官吏用铜,普通百姓用樟木。

    一面雕刻有户籍地信息,另一面是持有人的姓名。

    牌子做的不大,可以挂在腰上,也可以当项链挂脖子上。

    设计好造型后,朱雄英就命人去宁波造船厂,取用木材制作身份牌。

    如此一个半月后,巴优终于归来,并带回一个好消息。

    有十三个部落首领愿意率部入籍。

    但他们希望觐见太孙,当面获得承诺。

    朱雄英早有准备,立即邀请诸部首领前来南昌会面。

    (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damingcongwanjiudichangsunkaishi/39831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