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26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

第426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27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

    朱见漭的决定很少有人能阻止。

    朝堂派御史、监察史、厂卫番子驻入婆罗洲三省。

    刘健和谢迁并没有官复原职,但两个人却在军机处里值班,他俩还没有正式职务,主要是中枢严重缺人,他俩被抓来当壮丁。

    朝廷一边肃清官场,一边任免新人。

    一些老人,比如王恕,就赋闲在家,他不装病了,官职却没了。

    朱见漭想让余子俊入军机处担任秘书,被余子俊拒绝了。

    主要朱见漭做事太可怕,要搞什么深化改革,这改的就是他们自己啊,再胡闹下去,他的下场比朱见淇还惨。

    余子俊已经知道,朱见淇死在路上了。

    商国是朱佑榶做主。

    他已经预见朱见漭的下场了。

    朱见漭也不强求,他对他爹安排的臣子,并不十分满意,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没道理的。

    朱见漭回国继太子位两年,一直上早朝。

    老皇帝起了一个好头,无论是朱见淇,还是朱见漭,都在坚持上早朝,坚持在官邸办公,不搞特殊化。

    宣德朝、正统朝带来的坏习惯,终于被摘除了,皇帝虽然达不到太祖那样勤政,起码对国家大事知之甚详。

    今日早朝之上。

    北水南调工程动工一年多了,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是大坝的浇筑,水电站概念的提出,枯水期如何丰盈水资源等等问题,工部及科研所官员一一解决。

    近两日,工部尚书提出,将塔里木盆地变成里海那样的湖,整个西域乃至整个西北就会因为有充足的水汽,而变成一个新江南。

    中华江的开凿,西域已经变得富饶起来,耕地环境大大改善,枯竭的水资源也得以缓解。

    但想建设成富饶的江南,凭借中华江的流域,还是不够的。

    去年,民间有专家提出,引叶尼塞河与鄂毕河的水,倒灌塔里木盆地,将整个盆地变成人工湖。

    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在盆地里。

    填海用的沙子,就从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面运出来的。

    这块盆地,说实话,全是戈壁和沙漠,用途几乎没有,但是,却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大明建设初期的石油,就从卡拉玛依油田开采出来的,当时还是东察合台汗国卖给大明的呢。

    后来大明占据后,就自己开发。

    西域、青海、唐努乌梁海、乌里雅苏台、叶尼塞几个省的沥青路,都是从塔里木盆地里开采出来的石油。

    所以,大明并非舍不得这块地盘,而是舍不得油田。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石油已经和黄金挂钩了,大明正在试图将明元和石油挂钩。

    准确地讲,是将纸币明元,变成买卖石油的唯一交易货币。

    这是朱见漭致力在做的事情。

    明元发行,在民间远远不如银币顺利,所以纸币发行十几年了,银币尚且没有退出市场,主要原因就是民间不是十分信任朝廷的信誉。

    纸币是金本位,和黄金挂钩,但是,朝廷看似掌握金矿多,其实黄金储量并不多,无法供应朝廷大肆开动印钞机。

    还有一点,就是藩国的金矿要比大明要多,大明无法掌握纸币的绝对话语权,那么世界货币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纸币的数量,是和黄金数量必须持平,否则就会让黄金贬值。

    所以,朱见漭考虑给纸币换锚。

    他选中的就是石油。

    因为工业化高速发展,石油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资源,石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谁掌握石油,谁就掌握世界。

    将纸币和石油挂钩,好处太多了。

    纸币将牢牢地成为世界货币,这是第一。

    第二,石油储量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纸币就可以随便增发,明元就能随便吸世界的钱回本土,大明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牢牢掌握中东地区的藩国,迫使这些藩国永远无法脱离大明,毕竟石油的主要出口国就是中东地区。

    一旦脱离大明,大明就能让他们手里的钱,变成纸片子。

    所以,朝廷真舍不得塔里木盆地的油田。

    其次,还舍不得和田玉,也舍不得西域棉花,还舍不得西域的水果。

    塔里木盆地,从汉唐时期,就是中原王朝种植棉花的地区,高昌国的白叠子,说的就是棉花,最早记录是东汉时期,西域就种植棉花了。

    大明重新占领西域省之后,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内地的棉花供应,主要来自西域。

    中华江开通后,西域省其实可以种植其他粮食的,但朝廷却还将西域视作产棉基地,西域棉和印度棉,在国际市场上交相辉映。

    去年,有科考队成员,发现塔里木盆地下面,拥有巨量的水资源,水资源估计是捕鱼儿海的十倍。

    再次作证将塔里木变成湖泊的可能性。

    今日早朝上。

    杨一清是支持变沙漠为湖泊的。

    他认为,鄂毕河和叶尼塞河,都是大明的内陆河,加高北方之后,叶尼塞省和勒拿省,肯定要没用了,包括北面的乌里雅苏台省、捕鱼儿海省、蒙古省、突厥省、鞑靼省几个省气温骤降,估计也发展不起来了。

    那么,西域、青海、乌斯贜就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能用一个大湖,改善整个西北的生态,区区一些油田,一些棉花完全可以不要。

    “殿下,老臣觉得,引水工程,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可以设定一个时限,五年十年这样的时限,在这段时间内,尽最大的产能挖掘油田和玉山。”

    “再说了,未必要将整个盆地填满,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是在挖吗?把沙漠填满就可以了,油田、绿洲和玉山还都可以保留着。”

    “如果觉得浅,可以人工挖。”

    “老臣认为,一个坐落在西北的超级大湖,能缓解整个西北生态,让西域、青海、乌斯贜三地真的变成塞外江南,一切都值得。”

    李东阳却表示反对:“杨尚书,您没计算过塔里木盆地需要多少水呀?”

    “以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的流域,濡养中亚和西北,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冲出一个庞大的湖泊出来。”

    李东阳道:“再说了,中亚也想用鄂毕河的水。”

    “中亚和我大明有什么关系?”

    杨一清反问:“鄂毕河虽是界河,主动权却在我国,我国动用自己国家的水,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东阳有些无语:“大明是世界万国的宗主国,怎么能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

    杨一清不管,西北就需要大湖。

    一个青海湖,实在太小了,如果青海湖有捕鱼儿海那么大,青海省就不是现在这个生态了。

    制约西北发展的是水。

    引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捕鱼儿海的水南下,就会富饶整个北方,让大明北方恢复汉唐生机,甚至会恢复远古生态。

    端坐在上位的朱见漭,摸着下巴:“工部,如果叶尼塞河不流入北冰洋,会如何?”

    “这?可能会破坏北冰洋的生态。”工部尚书回禀。

    “生态的问题孤不懂。”

    朱见漭问:“孤就问你,如果将叶尼塞河改道,冰原地区的水量减少,基本都往南流,流入西域的话,能冲刷出多大一个湖?”

    杨一清面露喜色,进言道:“殿下,一个叶尼塞河不够,就加入鄂毕河。”

    “而且,等待加高北方成功,捕鱼儿海估计也没用了,不如将捕鱼儿海南移,移进河北来。”

    朱见漭赶紧摆手:“您可打住吧,孤是去过捕鱼儿海的,那么大的水体,搬过来,得花多少钱啊?孤可没钱。”

    他把手插进袖子里,倒春寒有些冷:“就说叶尼塞河改道后,能不能变成一个青海湖?”

    “一个青海湖肯定能。”

    工部尚书道:“但一个青海湖解决不了整个西北的水汽,老臣觉得,最少需要十个青海湖,最少一个捕鱼儿海那么大的湖才够用。”

    朱见漭敲击着座椅:“那就难了,一个叶尼塞肯定不够,鄂毕河可别打主意了,中亚诸国都等着那点水呢,大明要是用了,藩国立刻和大明翻脸,战争顷刻即来。”

    如此冷静的一面,让李东阳最满意,这就是朱见漭,善战却不乱战。

    “殿下,中华江扩大了巴尔喀什湖,老臣觉得,可继续改道中华江,在西域再冲出一个新湖。”工部尚书道。

    朱见漭摇摇头:“扩容巴尔喀什湖,让我大明西疆有了天然屏障,不能轻易动。”

    “而且,湖四周都是肥沃的绿洲,再改道的话,不说投资多少,老百姓的损失谁来承担啊?”

    “以前建中华江,是为了所有百姓好,百姓拍手支持,现在改道,让老百姓吃亏,人家能同意吗?”

    “孤在想啊。”

    朱见漭站起来,走下丹墀:“这些年,大明扩容了青海湖、罗布泊、洞庭湖、鄱阳湖、阳澄湖等等湖泊。”

    “一个叶尼塞河,冲不出一个捕鱼儿海。”

    “但能冲刷出很多个罗布泊。”

    “如果一个个小湖,出现在西域、青海大地上,星罗棋布,是不是也解决了西北的干旱问题呢?”

    “还有。”

    “李次辅担心的西域棉问题。”

    “等待北方加高之后,青海的气温升高,咱们就可以在青海大戈壁上,大量种植棉花,到时候就有了青海棉。”

    “不过,诸卿想过一个问题吗?”

    “如果气温升高,乌斯贜气温升高,大量冰山融化,肯定会扩容现有的河流和湖泊。”

    “可冰川是有数的,一旦冰川持续融化,终究有河流干涸的一天。”

    “而且,这几年挖掘冻土,挖掘出很多细菌,根据生物学家研究,这些冻土的细菌来自史前文明。”

    “孤就在想,大明这样随便改变地理环境,会不会遭到天谴呢?”

    这话顿时引起热议。

    从中华江开始,大明就开始随便改变山川地理,导致很多地区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

    而且,挖掘冻土,挖出了很多细菌,幸好没有挖出来特别厉害的疾病,不然大明已经灭亡了。

    这两年,朝廷已经不允许挖掘冻土了,就算挖掘,也在安全地方挖掘,其实基本不挖了。

    “殿下担心极是。”

    “中枢叫停全球冻土挖掘,就是担心发现史前病菌,导致世界灭亡。”

    李东阳道:“我朝大肆自然改变自然环境,让生态失去平衡,是福是祸并未可知。”

    “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两年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就说那婆罗洲,去年竟发生了蝗灾。”

    “老臣觉得,顺其自然比较好。”

    他其实一直都反对,这样改变大自然的。

    劳民伤财倒不至于,因为这钱是人家老皇帝掏的腰包,财政就算花,也花的是少量的钱,以后能回本的。

    而且,还拉动了就业,老百姓都能去打工,这三大工程,最少养活两千万个家庭,老百姓不感恩戴德才怪呢。

    大明能顺利度过景泰六十年的金融危机,和三大工程息息相关,本质还是搞基建拉动就业。

    好处肯定有,不可预知的未来则让他心里没底。

    “顺其自然?”

    “李次辅,西域、青海、唐努乌梁海、乌斯贜四省,包括半个宁夏,有什么用途?”

    “全是荒凉之地。”

    “费尔干纳省是很富饶,但要穿过两千公里的荒漠才能抵达那里,李次辅您觉得,大明能控制几年?”

    杨一清冷冷道:“反正本官以为,只要领土完整,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是创业,不止是开疆拓土,而是要让大明繁荣发展,起码要指明方向,确定道路。”

    “以后发现了问题,让后人来解决。”

    “如果我们天天担忧这个担忧那个的,干脆什么都别干了,到时候儿孙还会抱怨我们。”

    “我们今天把事情做了,以后出来问题,再慢慢解决,总能想出办法的,哪来什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啊。”

    “生态破坏就破坏,大不了再修复。”

    “景泰八年之前,京师什么样子?到了春天,天天刮沙尘暴,水也不能喝,现在的京师呢?绿油油一片,一年才刮几次沙尘暴?饮用水非常充足,干净好喝。”

    “这不就是治理之功吗?”

    “生态再坏,只要人活着,就有变好的一天。”

    “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那子孙后代也得做,问题是,到时候费尔干纳丢了,叶尼塞丢了,鄂毕河也不在咱们掌控之中,让他们怎么做呀?南水北调吗?那得花多少钱啊?”

    杨一清语气微微缓和:“趁着现在咱们还能动,中枢还转得动,天下还欣欣向荣,尚且有钱能做,那就全做了!省着给子孙后代留下后患!”

    “就算做不完,咱们确定道路,子孙也遵循咱们的道路,总做完的!”

    “我中国人,不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吗?”

    这番话说得朱见漭十分动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杨廷和出班,行礼道:“老臣认为杨尚书说得对,咱们这代人,不是享乐来的,也不是管什么生态问题的。”

    “咱们管的是怎么活下去。”

    “大明四十亿人口,肚子是天大的事。”

    “以本国出产的粮食等物资来看,咱们是无法自给自足的。”

    “老臣算了一笔账。”

    “咱们国家的粮食,最多够25亿人吃喝,咱们国家的棉花,最多够15亿人用的,幸好咱们用化纤制衣,但石油储量又不够,如果大明现在就闭关锁国,最多十年,就会出现石油荒。”

    “其他矿产资源,煤炭,估计也就够烧一百年,子孙怎么办?铁矿也不足,不计算战争的话,民间使用够二百年所用,金、铝、硫磺、硝石方方面面咱们都缺。”

    “老臣都算过了,所有矿产资源,最多够我华夏子孙用二百年的。”

    “二百年后,我华夏子孙就毫无资源可用了。”

    杨廷和悲悯道:“与其担心生态被破坏,不如担心二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活着。”

    “生态再破坏,人类再无法生存,起码能维持几百年吧?”

    “但二百年之后,咱们还有子孙后代吗?我华夏还有华夏吗?”

    “所以。”

    “咱们必须得搞建设,不能考虑什么环境因素,什么生态因素。”

    “经过科学研究,古代的河南还有狮子、犀牛存在的痕迹呢,现在别说河南了,广西都没有。”

    “生态一直在变,可人类灭绝了吗?”

    “没有!”

    杨廷和道:“人是能随着生态变化的,最近老臣在读生物进化论,生物都在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只要适应环境,人类也能存活下去。”

    “可咱们的子孙,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了吗?”

    “咱们是前人,执掌牛耳,掌控朝堂,不止要管好当代,还要管天下万民的儿孙啊!要管华夏的传承啊!”

    “所以,老臣觉得,环境问题固然重要,但上升不到战略层面。”

    “三大工程,必须坚定不动摇的完成!”

    “咱们这一代完不成,后代必须要做完!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完!为了我华夏文明延续也要做完!”

    杨廷和环视朝臣,语气断然:“咱们放弃了北方广袤的冻土,必须从内地找出代替品出来,不然以现有的土地,装不下四十亿明人。”

    “大西北那些烂地,必须利用起来。”

    “青海、西域、唐努乌梁海、乌斯贜四省,必须富饶起来,必须能承载更多的人口。”

    “还包括宁夏北面,热河也得宜居起来。”

    “有困难,咱们就克服,缺水的引水,缺土的制土,北方冻土不能用,就人工制土,总有办法。”

    说到人工制土,在六千年前亚马孙流域的土著,就开始人工制土了。

    黑土的黑色来源于木炭,所以呈现出黑色,碳也是维系肥力经久不衰的根源。

    作为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大明极为重视农耕方面的研究。

    现在的技术,能够制造出土壤来。

    而限制青海发展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气候寒冷,另一个则是干旱缺水。

    三大工程成功后,限制青海发展的因素也就没有了。

    把青海建设成种植基地,也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土壤,可以人工制造。

    朱见漭点点头:“两位杨卿家说的话,就是孤的意思。”

    “四十亿人口啊,未来会增多,人口专家统计,未来五十年内,人口会达到峰值八十亿人口!”

    “大明区区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口呢?”

    朱见漭道:“总不能以后靠填海活着吧?”

    “先让北方富裕起来。”

    “鄂毕河暂时不用,工部想想办法,让叶尼塞河改道,在西域、青海、宁夏多多冲出几个湖泊来。”

    “水不够填满塔里木盆地,最好能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给填满了。”

    “好了,今天先议到这里,工部回去写一封奏疏送上来,再好好讨论,此事不急,先抽取石油,再慢慢规划。”

    反正先将基调定下来。

    回到东宫,朱见漭处置政务。

    越看越心烦,最近肃清也不顺利,很多人入狱后就自尽了,线索也就断了,甚至厂卫番子也不卖力。

    都是深化改革闹的。

    朝野上下一听深化改革,都吓得尿血,这不是改自己吗?

    所以从上到下无声地反对朱见漭。

    朱见漭也很无奈,下面没人支持,他改革个鬼啊。

    寄予厚望的李东阳,并不愿意参与改革,刘健和谢迁则装死,彭韶干脆躲去地方了。

    连一直想复出的王恕,一听改革就病倒了,绝口不提复出了。

    杨一清和杨廷和更指不上,这两个私心不比刘大夏轻,刘大夏就别提了,那就是个官儿迷。

    没人愿意改革,尤其往自己身上改。

    连他从商国带来的心腹,都在反复劝他,不要随便乱改,权力是你的也是大家的,不能就你有把别人逼死吧?

    伱们不能只想着你老朱家的皇位,我们这些功臣的权势就不要了吧?

    你若是喊喊口号,深化改革,可以,大家都支持。

    可你要撤凳子,玩呢。

    所以朱见漭憋气,换上来这批人,也在无声地对抗他,好在朝廷尚能正常运转,只是和他个人怄气而已。

    朱见漭也不是拿国家大事开玩笑的皇帝。

    对人不对事,朝野上下都这样。

    他丢下政务,去庭院中散心,觉得不爽利,干脆去骑马遛弯。

    “父王,出大事了。”

    朱佑梐快跑过来,待朱见漭勒紧缰绳后,他才跑过来,压低声音道:“沈国、息国、郤国等几国罢战,已经组建了南洋联盟。”

    “就这事?”朱见漭不爽。

    “在成立联盟当日,虞王遇刺身亡。”

    “什么?老六死了?”

    朱见漭不信:“鬼子六能死?就算老子死了,他也不带死的!老子回国遇刺,就跟他有关!”

    “老子查这么久,什么都查不出来,一定是他的手笔!”

    “这个小王八蛋,老子早晚抽他一顿,连他哥都敢刺杀,有没有点人性!”

    这件事发生在景泰六十六年十一月,会盟成功当日,虞王遇刺身亡。

    “爹,信报上是这样说的。”

    “别扯淡了,老子不信。”

    朱见漭嗤笑道:“鬼子六从小心眼子就多,我小时候打侍讲学士的时候,都是这小子支招,然后他跑了,锅全是你老子我背,他会死?”

    “孤这些弟弟,除了他,就老八最精。”

    “这俩人凑一起,组建什么南洋联盟,他俩会死?”

    朱佑梐道:“那儿子再派人去探?”

    “探,此事不用声张。”

    朱见漭笑道:“若是真死了,反而是好事。”

    老皇帝的封号,都有含义。

    虞,看似这个封号很普通,其实非常不普通,唐虞夏商,上古四朝,朱见泺获封虞王,说明老皇帝也看好他。

    当初封他在大明之侧,主要是担心朱见淇撑不起大明来,一旦事变,魏王和虞王能尽快入京勤王,或扶立或自己登基。

    没错,这就是鬼子六自导自演的游戏。

    朱见泺想假死脱身,然后在幕后遥控,万一南洋联盟事败,他也能独善其身,说不定还能捡其他兄弟的便宜呢,虞国说不定扩张了呢。

    所以,这边报丧,那边虞太子登基。

    这点小事,无法让中枢产生波澜。

    朱厚煐已经离开福建,北上浙江,作为大明最富饶的地区,浙江省总人口2.2亿,常住人口巅峰时期超过三亿,但近两年朝廷资源倾斜去了西北,常住人口掉到了2.7亿人口。

    省治杭州,曾经南宋的都城,大明最重要的赋税重地之一,如今云聚了4000万人口,常住人口4200万人,在全球大城市中排入前十。

    即便曾经被老皇帝一刀斩落谷底,但开海十年,就恢复了生机,伴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一路走高,成为大明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杭州,完全是一座国际大都市,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集科技、工业、海贸为一体的超级大城市。

    看似4000万人口恐怖,其实杭州市巅峰人口达到了4700万人,近两年逐渐下降到了四千万。

    杭州本来就有十景,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纸币上就选用了杭州西湖美景作为背面图案。

    老皇帝最擅长造景,他曾经临幸南京时,派人去杭州画了杭州长卷,记录了杭州的繁华。

    这些年间,扩容了六湖,西湖、千岛湖、湘湖、白马湖、南湖、青山湖,又造了四个人工湖,凑齐十湖。

    又造了微缩万国城,仿照全世界各国皇宫建造的一座旅游景观。

    按照古诗词,造出对应的美景,又营造出三个仙岛。

    老皇帝对杭州极为喜爱。

    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派人去画一幅画。

    照相机诞生后,有摄影师日日在杭州拍摄,送入皇宫之中,老皇帝还制作了很多精美图集,放在博物馆中展览。

    有这个待遇的城市,可不多。

    所以,老皇帝斥巨资,打造杭州美景。

    杭州也因此扩容,把附近的嘉兴、上虞、绍兴、临安、桐庐、平湖、海宁、余姚、慈溪、诸暨、嵊州等全都被杭州吞并,变成了杭州的一部分。

    好好的杭州府、绍兴府、嘉兴府,三府都快并入杭州市了。

    杭州市,围绕整个杭州湾,全都变成了杭州市。

    不然杭州容纳不下四千万人口的。

    江南,其实已经不论府划分了,以市划分,因为每一个市,都是超级大市,整个江浙所有市,就没有小的。

    单独拿出来一个,就够北方一个省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

    个个都富得流油。

    全国最富城市前三甲,第一上海、第二南京、第三杭州。

    朱厚煐在杭州的感受就是,富、景美、全,京师没看见的东西,杭州肯定比京师看见的早,从藩国进口的好东西,最先用的都是江南人,京师人都得排后面。

    倒不是因为杭州湾的因素。

    其实杭州湾,无法停靠吨位太大的货轮,吨位太大的货轮,都在宁波港停靠。

    即便这是明朝,杭州湾也因为泥沙沉积,大型船舶无法通航的。

    从地图上就知道,汉朝的时候,杭州是海边了,随着时间推移,杭州土地也在往东推,土地杭州从临海变成了靠海,杭州湾也越来越小,土地增多,海湾变小。

    究其原因,河流入海口会逐步淤积成陆,形成河口冲击型平原。

    杭州湾南边就是这样,形成了大片滩涂新陆地,而且杭州湾的喇叭口越来越小。

    但是北岸因为受到钱塘江海潮冲击,为什么是北岸,因为地球偏转力影响,北岸不停在往北涨。

    因为杭州湾被泥沙阻塞,本地百姓则在填海造陆,朝廷也在填海造陆,这几年速度越造越快,喇叭型的海湾,喇叭嘴已经没了。

    上虞到海宁,最窄处已经不足十公里,再填几年,两地填平了。

    朝廷有意填海,杭州湾本身就废弃了,还不如填海造陆,让杭州成为一座漂亮的内陆城市就好了。

    杭州的商品,都从宁波来的。

    宁波港,才是江南第一大港。

    别以为上海是第一大港,错,上海是停不了巨型船舶的,而且没有岛屿遮挡,刮起飓风的时候入港的轮船会翻船。

    后来上海是炸毁了附近的小岛礁,而且,入港的轮船要规避天气,选好入港时间,即便这样,也不能停靠大吨位的船舶,大船舶停靠在洋山,洋山其实是宁波的岛屿,被划给了上海。

    所以说,大明东南沿海只有一座天然良港,就是宁波港。

    宁波,也是浙江第二大城市。

    吞进去整个宁波府,还将新昌、宁海、天台、三门全部吞进去,变成了宁波市。

    宁波,人口3100万,常住人口在3400万左右。

    固然不如杭州,也是浙江第二大城市。

    宁波也是一座旅游城市,佛教的普陀山,就在舟山群岛上。

    其实,普陀山成为佛教圣地,是万历他娘李太后的功劳,她敕封的四大佛教名山,在此之前没这个概念。

    但在景泰朝,老皇帝在宁波封了六教山,六大教都得了一座圣山,基教和伊教觉得不习惯,但来了大明就得适应。

    为了传教,都得忍着。

    这是景泰四十六年的事情了,当时两教还扭扭捏捏的呢,可过两年之后发现真香,建立了基督四大名山、清真四大名山。

    华夏总能评出什么四大,十大,六大之类的,文化习性使然。

    浙江全是这样的巨型城市,温州市、台州市、衢州市、金华市,全都把一个府的地盘都给占了。

    景泰六十五年时,老皇帝都想把整个浙江拆分成六个省,实在太富了。

    大明第一省,就是浙江。

    人口第一,赋税第一,总收入第一,各个行业的收入均能排在全国前十,世界前十五的行列。

    这么比较吧,杭州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山西省+陕西省的总和。

    宁波市,等同于甘肃省。

    台州市,等同于热河省。

    温州市加衢州市加金华市,等同于辽宁省。

    可怕不?

    西域+青海+乌斯贜+唐努乌梁海+乌里雅苏台+叶尼塞+蒙古+捕鱼儿海+勒拿+突厥+鞑靼,这么多省,经济总量,干不过杭州。

    再加贵州+云南+大理,才等同于杭州。

    把杭州变成一个省,不过分吧?

    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产生的经济总量,干不过几万平方公里的杭州。

    这还是资源没使劲往杭州砸呢。

    等着把吕宋的厂子转移到杭州,再看看杭州,等婆罗洲百姓到杭州打工,再看看那个时候的杭州。

    所以说,为何中原王朝不再扩张了,因为扩张意味着赔钱,砸再多资源,都不如管好江南,来得实惠。

    没来过江南的人,永远感受不到江南的美。

    朱厚煐彻彻底底的感受到,为何他的太祖父年年要看杭州美景,真的好看,百看不厌。

    而杭州,可不止有古香古色,内城维持原样不变,外城是年年拆年年扩。

    整个城市在古香古色之间,又充满现代科技,现代的美,洋气的美。

    杭州不止是旅游城市,更是一座建筑城市。

    大明第一届建筑节,就在杭州办的。

    因为在杭州,能找到全世界所有地区的建筑风格,杭州人是最早出海的那批,他们见过世面,等到大明开海之后,他们以前见不得光的钱,都能掏出来花了,他们还抠,花别的地方心疼,投房子叫投资。

    而随着世风愈发开放,人们开始从温饱到追求美观,到最后追求奇特。

    杭州是第一座穿奇装异服的城市,也是第一座全民剪短头发的城市,还是第一座引领时代潮流的城市。

    所以,杭州人就建造了很多奇怪的建筑。

    做生意的人去哪里,就会仿照当地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建一座当做投资,建着建着,就建成了世界建筑之都。

    还是世界雕塑之都!

    雕塑是老皇帝喜欢的,老皇帝喜欢杭州,杭州官员就投桃报李,举办了雕塑节,还定下雕塑日,久而久之,这个城市内,有很多雕塑。

    朝廷的圣旨,就雕塑在不同的雕塑品上面。

    大明律,也不是刻板地雕刻在石碑上,而是融合了动漫因素,雕塑在动漫雕塑之上。

    杭州还是一座动漫之都。

    随处可见的都是漫画,最著名的是一条漫画街,上面有大明很多漫画家的亲笔签名。

    杭州还是一座文学之都。

    根据统计,五十年来,杭州出了100万名作家,这个作家指刊登作品三篇以上的。

    杭州文化气息极为浓郁,也是世界上,消费报纸最多的城市,远甩第二名的南京一千多万份。

    旅游、建筑、雕塑、漫画、文化,撑起了杭州这座城市的软文化,也是城市文化底蕴。

    作为国际性前十的大都市,杭州云聚天南海北各国的人。

    在杭州,看到不同肤色的人,不用觉得诧异,这是国际大都市的标配。

    在杭州,看见带着各国护照的明人,也不用惊奇,国际大都市都这样。

    兄弟们,下午给我整懵逼了。

    我发单张,求大家收藏新书,第一遍里没说这本书正常更新,可能自动订阅的大佬们,一看,以为我太监了呢,就刷刷掉收藏,我发现后补上去一句话,但还是掉,自动订阅的,应该是没刷新。

    我刷后台看新书收藏,把我看懵逼了,老书咋能掉收藏呢?后来才发现,我赶紧写了个单章。

    兄弟们,不用担心啊,这本书四百万了啊,不可能太监的啊,更新还是以老书为主,日万到完本啊。

    新书是无缝连接,新书上架,这本书完结,如果新书成绩拉了,我还得再开一本新书呢,所以一定会写完的呀,我怎么可能不写了呢,必须完完整整的完本啊。

    应该是涨回来了,自动订阅的大佬,快回来吧,怪我没说明白。

    再帮我点点新书收藏,追读一下,感谢大佬们~

    (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damingjingtaizhenjiushiqiangurenjun/41333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