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世子府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世子府

    研发司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工匠去登门。

    万三等人也各自有各自的事情。

    不过没多久,当有了第一个人登门,然后第二个就是李二,随后就又有了几个。

    为此周世丰专门来说出了他的忧虑。

    “铁道还未开始盈利,支出大于收入,虽然在稳步增长,但短期内能持平就算不错了。”

    “焦炭炼制厂因为定价的问题,盈利并不丰厚,目前的产量,支撑不起整个中华重工的盈利。”

    “蒸汽机厂在北平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半年来新开设的九处矿井,总共的订单是近五十台。”

    作为中华重工的大掌柜,周世丰不光是要管理工厂,也要操心工厂的良性运作。

    虽然中华重工当下的盈利水平,仍然还保持着优良的水平,但是盈利率却在逐月下降。

    “研发司本身就是一处消耗极大的地方,如果工匠们的尝试成功,又需要开支不菲的银子。”

    “虽然不至于让工厂入不敷出,但也是伤筋动骨。”

    周世丰翻来覆去的说道。

    老脸上满是苦恼。

    朱高炽问道:“周掌柜想要说什么?”

    周世丰不再犹豫,说道:“事情是不是缓一缓?”

    新事物的诞生,盈利的确需要时间。

    蒸汽机是不同的。

    新兴的煤炭业,对此物的需求太大了。

    而煤炭业的体量也大。

    随着煤炭业的井喷,蒸汽机自然也有长足的利润和销量。

    从无到有和从一到二,有根本性的不同。

    但就算如此,工业发展离不开,且核心的东西,如果按照正常的事务发展。

    例如英国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让抽水用蒸汽机的市场,从零达到了一千多台。

    大明自然也需要二十年以上,才有可能达成当下蒸汽机工厂的产量需求。

    所以朱高炽提前让蜂窝煤问世,工业上还未获得突破,却从当今时代中,更大的民间市场率先打破了突破口。

    否则蒸汽机同样也不可能这么快获得利润。

    就如铁道。

    车厢的成本极高,是二轮马车的十几二十几倍,其中还有各个部件,短时间内的成本是下不来的。

    马车夫的要求也高。

    还有需要健壮的大马,铁道工,工程队等等,平均每个月要开支出近三千两的银子。

    因为工程队的存在,一年的总支出需要十万两,当下大部分还需要靠蒸汽机的利润支撑。

    朱高炽也想过。

    是否吸纳民间资金。

    例如说服煤场主们投资铁道。铁道快速的扩张,是离不开天量资本的投入。

    特别是后面还会铺设木枕,导致修建铁道的成本,会几何倍增加。

    但是思考一番后,朱高炽决定当下还不能吸纳外部资金。

    因为铁道的重要性还没有凸显出来。

    现在就和商人们谈论此事,商人们都没看清潜力,价格方面自然不愿意付出。

    那么在占股方面得不偿失,朱高炽既要保重控股,也要让铁道卖出划算的价格。

    否则他就是冤大头了。

    “周掌柜,你觉得的咱们的工厂,最有优势的哪一项?”

    “没有对手。”

    周世丰毫不犹豫的说道。

    “说得对。”朱高炽笑道:“这就叫垄断。”

    “利润虽然在下降,但是按照工厂的速度发展下去,以后谁也动摇不了工厂的地位。”

    “咱们目前要做的是抢占市场,开发市场,也需要更多的新的技术,以突破目前的瓶颈。”

    “比如车厢的制动部件,能不能有更好的技术呢,这些可不是小问题。”

    “当制动技术获得了突破,不但能降低对车夫的技术要求,还能带动更多的车厢,例如三节四节的铁道四轮马车。”

    “谁也不清楚技术的突破口在哪里,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工匠们自行去摸索。”

    “一个个先进的技术,都掌控在中华重工的手中,那谁也无法打败中华重工。”

    周世丰看到的是短期利益,而朱高炽要考虑的是长期利益。

    因为前者是打工者,后者是统治者。

    说服了周世丰。

    朱高炽在回去王府的路上,沉思了许久。

    马王宣见状,没有来打扰小贵人,询问明天的安排。

    周世丰的忧虑,并不是全错,甚至有一定的道理,自己要把以百年计的工业发展,缩短到二三十年。

    不能完全照搬后世的经验。

    实践才能出结果。

    但是自己不能出错。

    “还是要学习啊。”朱高炽感叹一声。

    回去王府后。

    朱高炽请来长史府的杂职,把还是左右相时期,燕王府留下的各色公文送来翻阅。

    那时候的藩王府,上管军,下管民,掌按刑狱。

    王府中各色杂职还是入了品的朝廷正官。

    ……

    “怎么最近很少看到老大了?”朱棣好奇的问道。

    “大公子最近用功读书。”

    一名年轻的太监回道。

    “读书?”朱棣惊讶的说道:“他可是许久对读书不感兴趣了。”

    朱高炽当然不是不读书。

    反而在先生们面前十分的恭敬。

    不过朱棣早就发现长子的变化,虽然行事和以往没有区别,但是在道学的钻研上没有下大力气。

    老大真正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业发展中。

    读书不过就是能背,在道学上,也就说几句有形无核的道理出来,无法登堂入室。

    “大公子在翻阅王府早些年的公文,每天可谓是废寝忘食。”葛诚笑道。

    朱棣眼神透出笑意。

    老大总能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可见他的确长大了,不用自己操心。

    “他要看什么,就都给他看。”

    交代了一声,朱棣也就没有再过多的干涉。

    也正是朱棣的态度。

    朱高炽在王府的权利越来越大,已经能使唤的动长史府了。

    换个比方。

    皇帝还没有成为太子,没有掌握东宫的嫡长子,已经能指挥的动朝廷。

    燕王府在前朝古都的皇宫遗址上。

    不过前朝的皇宫,早就几十年前,被朱元璋的北征大将徐达一把火烧掉。

    燕王府是后来修葺的王宫。

    从洪武五年开始营建,因为当时王城的规制还未完全固定,所以只修了一半。

    复建后,在洪武十二年才完工。

    王府分为两半。

    后府是各寝宫,前府有三殿,马房,库房,收粮厅,六局等各色王府衙门。

    “恭喜小王爷。”

    年轻的太监,领着一帮小黄门,跑进来恭喜朱高炽。

    朱高炽正埋首公文中。

    见到那名年轻的太监,笑道:“喜从何来。”

    那太监说道:“王爷令旨,迁大公子到世子府居住。”

    “恭喜小王爷,贺喜小王爷。”

    众人喜笑颜开,比正主都要兴奋的样子。

    “世子府?”

    朱高炽怔了怔。

    朱棣召见藩臣,与朝廷官员武将议事,都在前廷的王殿上,世子府在王宫的东南角,正好相邻。

    他们兄妹现在都住在母妃的寝宫,各有自己的屋子。

    世子的任命,朱棣没有权利,需要皇帝下旨。

    但是朱棣的举动,无疑是实质上,已让把朱高炽当做了世子,并且告诉了所有人。

    缺少的不过是一道圣旨。

    大公子和世子。

    虽然都是同一个人,但代表的意义,和两者的权利等等,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未出阁读书的太子,和有了东宫属臣的太子。

    两者虽都是太子,但权力有天壤之别。

    自己要搬离王府后宫了。

    “为什么?”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虽然对自己而言是好事,但为何朱棣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王爷没说。”

    朱高炽沉吟了一阵,突然有些明白了。

    这是朱棣对自己的认可。

    “把这些东西都搬去世子府。”朱高炽指了指书房里堆积如山的旧公文。

    王府多年保存下来的公文,堆满了好些房子,此处不过是小部分而已。

    太监们宫女们忙碌着。

    朱高炽却没在怎么在意,仍然仔细翻看枯燥的各色公文。

    修城的,修道路的,修军堡的,粮食入库的,各色军备的,卫所检阅的,操练事宜的……

    他要通过这些公文,对北平府有更多的了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树。

    北平的经济模式,该如何调整为新的经济模式,又如何不脱离实际,也就是融入水土之中。

    通过这些公文,朱高炽对北平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过了几日。

    “老大有什么变化?”

    朱棣关心道。

    “大公子仍然废寝忘食的看书,等世子府洗涤备好,大公子搬了过去,但也是闭门读书。”

    “时不时会请长史府的先生们上门请教,也偶有出门去工厂,还有几位工厂的管事去过世子府外,就没有别的事情了。”

    太假一五一十的说道。

    闻言,朱棣摸了摸下巴。

    老大突然这么用功观摩王府公文,他难道又有什么新想法不成。

    不知不觉间。

    朱棣心里有了些期盼。

    长子的很多新道理,给了朱棣不少的启发。

    朱高炽没有新想法。

    他在总结阶段性的经验,其中的不足与成功的地方。

    虽然有后世的经验,但放在大明的国情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需要多总结。

    而且他的目的,也不是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的社会局面。

    (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gongyedamingcongbeipingkaishi/372921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