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明罗娑斯

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明罗娑斯

    整个大明,包含西部七省,南洋各司,奴儿干等地区,铁道工程部的正式职工,不包括阉工和战俘,以及海外的廉价劳动力,合计有两百万人。

    两百万的青壮,放在三十年前无人敢想,更不提每名工人的年收入平均为二十二元,换算下来,光每年的工钱高达四千数百万元,还不提铁轨维护的费用。

    人除了吃粮食,也离不开盐。

    传统的农业社会因为地方官府的效率原因,并无法支持复杂的管理体系,所以通过盐来收税,而盐商无疑是最富裕的群体。

    大明进入工业社会,粮食和民生物资的保障,成为了工业发展的前提,那么盐价必须压下去,有了工商税的补充,大明已经不需要把盐税看成头等大事,当然了,盐税仍然是朝廷的一项重要税赋。

    京杭大运河跨过钱塘江,浙东大运河,虽然不属于京杭运河水系,不过它是京杭运河的延伸,为浙江地区的经济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古渡口西兴镇,流经萧山、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在镇海城南注入东海,全长近六百里,是浙江东部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如今运河、驿道、铁路并驾齐驱,当中运河仍属老大,已经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而时间最短的铁道,却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运河里的运输精盐的商船,源源不断的从扬州府泰州运出。

    以前的粮食宝贵,物资分配不均,产出有限,任何非农劳动力很不易大规模维持,所以虽然很早的时期,泰州已经是海盐的生产基地,但盐巴产量仍然不高。

    历史上,泰州临江滨海,盛产海盐。

    西汉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为此专门开凿了一条运盐河,将海盐从古海陵的海滨盐场运出;唐代,泰州已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到宋代,泰州产盐销盐量居全国之首,明代的两淮都转盐运司直接设在泰州。清初,泰州依然是黄海沿线盐商贩运营销的主要集散地。

    所以如今的永乐朝,泰州盐供应天下。

    一个又一个的大明工局下属的盐厂,不光为大明提供精盐,也提供了许多的工作岗位,有双职工的家庭,也有单职工的家庭。

    新城区里修建了崭新漂亮的楼房,阳台上的屋檐用的黄色琉璃瓦,加上白色外墙和黑色屋顶,三色的小楼房在槐树的点缀下,犹如图画一般的耀眼。

    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乘坐公车回到家里,新城区很快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广场和公园里游玩,老人帮忙在家做家务和看顾孩子。

    许多刚会走路的孩童,三五成群的在广场里咿呀学语。

    人口密集的地方就会有摊贩,大江南北的小吃散发出诱人的味道,让孩子们馋的口水直流,什么孙悟空猪八戒的糖人、发糕、豆腐花、糖果、葡萄干等等,总有一样吸引人的。

    浙东运河的重点是西兴镇,这座古老的小镇是个濒临钱塘江的繁华商埠,富庶的宁绍平原上的重要物产,都是通过西兴古渡口入钱塘江运往京都的。

    来自狗奴国、琉球国、高丽国、南洋各国、乃至外海未知的使臣与商人们,他们从宁波上岸,改乘内河船只,也是从这里入钱塘江去晋谒大明皇帝。

    因为运输的增长,运河的承载力无法支撑,虽然有了铁道,但是朝廷里仍然有不少的官员不愿意放弃运河,认为扩张运河是必要的。

    朱高炽没有亲力亲为,无论如何治理也需要官员们的经验,一代接一代的摸索,积攒的经验通过文字记载归入文渊阁,才会是大明宝贵的财富。

    历史上永乐初期,皇宫因为雷火被毁,文渊阁被牵联,官员们冒死抢救的是文渊阁的书本,最大的财富永远是知识,而不是金银珠宝。

    所以工程部承接了这项大工程,运河扩张的时期里,船只运输更不方便,大多的运输方式改为了铁道,铁道却没有因此堵塞,又有一些相关学者认为朝廷此举颇为浪费,大运河看起来作用不大了。

    实际上的确如此,到了后世的时候,这条运河已经是水草丛生、飘满浮萍的断河。

    可是修都已经修了,总不能修了一半弃之不理,朝廷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修建下去,还那些曾经支持修葺运河的官员也开始闭口不谈,不再当做自己的功绩。

    无论如何。

    运河上的工人们,盐厂的工人们仍然在努力工作。

    就像运河上仍然存在的纤夫,不论在什么年代,也不论拉的是什么货物,拉纤毕竟不是闲庭信步。当然喽,现在他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没有鞭子在空中飞舞,而只是为了娶媳妇,为了盖新房。

    那么,谁都难以诉说,这肩头几分是甜,几分是苦。

    广场上,几名老人正一起抱怨,不远处的孩子自己玩。

    “修一栋两层的房子加上装修和添置家具至少要两三百元,虽然粮价没有怎么涨,钱却不经花了起来,随便去一趟城里一元钱就没了。”

    “学校里读书不贵,可是游学的费用要给,每年的新衣裳要买,小孩子嘴馋,总不能一毛不给。家里有个疼痛啥的去医馆,大夫看病虽然不贵,药钱却不便宜。

    “日子越来越好,却也越来越难,自己家总不能比别人家差太多,否则谁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跟着吃苦,我们这些老的,也只能帮忙做做家务,帮忙看看孩子。”

    老人们七嘴八舌,太阳底下晒着,脸上虽然在抱怨,穿的却是本地当下时兴的麻编工艺鞋,几乎人脚一双,穿在脚上步履生风,而且轻盈、干爽、服贴,因而取个“生,风”的名字。如今已经随风飘向国内外妇女的脚上,这款鞋在南洋大受欢迎。

    更勤劳的一些老人,手里还在编织,编织好的箩筐在集市上卖一些钱可以补贴家用。

    附近古老的仿宋官窑陶瓷,釉纹古朴,色泽老成,造型生动,也是一种传统地方工艺,远销海内外。

    田亩集中到了卫所手里,那些家里有百亩土地的军户们,虽然是农民,却已经是让人羡慕的群体,他们靠着自己劳动,虽然粮价不高,但是田亩多,日子过得稳定且惬意。

    远处的堰埭是横拦在河道上的坝。

    由于浙东运河阻隔于钱塘江、曹娥江和甬江河流之间,各段水位高低不一,因而必须修筑一系列堰坝来解决水位落差问题。

    在浙东运河上,较大的堰埭船闸有多处。磨堰,所谓“磨”,就是利用船底一头一尾轮番作支点,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要是船上装货载客,得把船卸空,然后重新装上,既费时又费力。

    这项古老的航运工程,是世界航运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从此沟通了不同水系的航程。

    利用绞盘拖船过坝,泥是润滑剂,水是润滑油,为的是减少船底与石坝的摩擦,然后用绳索一点点硬拖上坝来,在人力拉不动的时候,还有用牛来拖的。

    然后变成水闸门,通过放水来运输船只。

    水闸门巨大的转盘需要二十余头牛来拉动,从而拉起厚重的巨大铁闸门,后世的现代运河原理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采用的电力。

    大明没有电力,用的是畜力,如今有了蒸汽机,自然可以使用蒸汽机,这也是朝廷那批官员做出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

    他们看到了蒸汽机的优势,但是忽略了铁道的威力。这里的运河是可以取代的,与别的地方的运河不同。

    专业学者们的意见再一次被证明,朝廷关于大规模的工程,不再是朝廷官员们可以轻易决定的,而是要做出充分的考察和规划。

    当年太子殿下喜欢使用各理论组织和调查司,例如社会理论研究室,工农人口分配项目组,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小组等等。

    内阁经过此次的大教训,也开始重视了起来,采取了太子殿下的模式。

    所以这个教训在朱高炽眼里看来很值得。

    那么回到北方。

    中国古代大型产煤地区有不少,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皆有采煤的历史记载。

    但是不得不提山西,山西的煤层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以及中下侏罗系大同组,还有少量分布在中生界侏罗系大同组和新生界老第三系。

    由于长期以来四个条件完美地配合作用,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最终形成了大同、宁武、西山、河东、沁水、霍西六大煤田以及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五大产煤地。

    煤矿开采成本低,煤矿资源集中,煤矿质量又好等等,为北方的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早的时候,朱高炽不是很想发展山西的煤矿业。

    只不过一则山西的工业化太少,需要刺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带动,二则北方也需要山西的煤矿。

    那么到了如今,有塞北地区和高丽藩属国的煤矿供应,关于控制山西和北平等地区煤矿开发重新被朱高炽提了出来。

    “塞北地区和高丽的煤矿资源虽然也丰富,可是条件不如山西,如果转移生产链,会导致开采成本增加,也因为少了山西等地的供应,恐怕全国会发生煤矿荒。”

    文华殿里,工部尚书宋礼担忧的说道。

    从洪武二十五年算起,大明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第三十个年头,发生了以往不敢想象的变化,人们都认识到了工业化的伟力,哪怕是社学的孩童也把工业化挂在嘴上。

    工业化的核心是能源,大明的能源就是煤矿。

    “虽然海运已经发达,高丽到大明的煤矿运输成本压到了极致,可是比较起铁道,继续发展山西的煤矿业,优势仍然是无法比拟的。”

    夏原吉也提出了他的想法。

    不过比较起尚书宋礼,夏原吉格外的低调。

    这位历史上以治水出名的官员,也是主推扩张运河工程的官员之一,因为这件事的理亏,他有些不自信起来。

    朱高炽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

    但是他要考虑为后代留下丰富的“遗产”。

    后世都说米国如何云云,其实在朱高炽看来,米国的确很多方面做的不错,可要是说米国有多么的先进,朱高炽却不以为然。

    米国的运转效率太低下,对于世界能源的浪费是最严重的国家,同样的十分能源十分效果,米国只能做到十分能源五分效果。

    米国之所以富强,主要是因为米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均各类资源太丰富了,而不是米国有多么的先进。反观东方,千年前的关中无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可因为上千年的开发,无疑没有了最初的富饶资源。

    但是有一条米国在上个世纪做的还不错。

    借助他的优势,本国主要使用世界上的资源,却把本国的能源存下来。

    只是呢,才多少年而已,具备如此多海量优势的米国,竟然已经难以为继,放开了限制本国能源开采的政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产油国。

    简而言之,败家的速度太快了。

    而保持自身文明优势,取长补短,立足当下,全力发展,齐心奋进,如此的中国,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手无奈令人崩溃的存在。

    因此朱高炽耐心的解释。

    “山西行省的煤矿资源看起来是无限的,当下也的确如此,但是我认为是有限的,开采了一分,后世子孙就少了一分。”

    朱高炽说了个开头,宋礼等人眼睛一亮,聪明人仍然是聪明人。

    “煤矿不是大明的特产,我相信全天下煤矿丰富地区的不少,我们用完了,别人还有,那就是对子孙留下了隐患,所以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

    “第一条是勘探天下的煤矿资源,任何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要占据下来,第二条就是优先发展本土以外的煤矿,尽量为后世子孙打造更宽裕的条件。”

    中华民族有个传统,为了家族可以贡献一切,这个家族当然是子孙后代。

    乃至后世的时候,已经不缺吃不缺穿,之所以仍然保持奋进,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希望能为孩子们留下更多的财富。

    代代薪火相传,所以中华民族无论去了什么地方,无论是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还是被贩卖去美洲,哪怕受到排挤和打压,可要不了多少代人,仍然成为当地富庶的群体之一。

    那么朱高炽提出的思路,同样没有人再提出反对。

    如何转移煤矿业发展,却避免就业机会的外移,不出现损害自身利益而补足别人好处的现象,成为了朝廷们讨论的事情。

    如果换成商人群体,他们必然是反对的,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最心慌的是国内的煤矿商人们。

    三十年下来,大明谁最有钱?。

    煤场主最有钱。

    还没有上社学的孩子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靠着煤矿业的兴起,国内的煤场主们成为了最有钱的人,守着聚宝盆不愁煤矿卖不出去,太过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煤场主们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国内最有名的商行,例如合记、合众等,合众的主产不是煤矿业,合记也早就转型,不再是传统的煤矿商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二十年前最厉害的张家煤矿因为遗产税的问题烟消云散。

    十年前,北平的大周东家同样因为遗产税的问题,家族破灭,煤矿被拍卖。

    国内的商人们无法反对遗产税,已经开始了接受。

    可是朝廷的新消息传出后,许多的商人睡不着觉了,反观国外的商人们幸灾乐祸,嘲笑声音最大的就有吴宏,他当初灰溜溜的离开北平,就是因为那些靠着运气,提早占据了北平好位置的那帮商人们排挤他。

    否则他为什么不在国内利益最大的地方经商,却离开国内来到了高丽呢。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朝廷如今要转移煤矿行业,我倒是在高丽提早占据了好位置,现在看看那帮老家伙怎么办。”

    听到吴宏的抱怨,亨运来商行的东家担心道:“他们还是有钱的,要是来高丽和我们抢矿,恐怕我们还真竞争不过他们。”

    吴宏忍不住笑了。

    “天下的事,哪里是谁有钱就能办到的呢。”

    “理是这个理。”

    亨运来商行的东家认可的点点头,他们这些人在高丽根植了多年,无论是高丽总督府,又或者汉城的高丽国王,乃至地方上的两班,关系早就千丝万缕,岂能是国内那帮老家伙能对付的呢。

    不过呢,事情谁也说不准,亨运来商行的东家小心的说道:“还是要看朝廷的态度,如果朝廷支持那帮老家伙,咱们也很难抵抗。”

    吴宏皱起了眉头,老朋友的担心不是多虑。

    “朝廷在高丽的管理,我们出了大力,包括大明工局主导的贸易模式,我们一直都是支持的,总不能不讲情面吧。”

    “论国内的关系,那帮老家伙可比我们强,万一他们说动了朝廷呢。”

    吴宏坐不住了,约了几名高丽的大商人赶回了京城,打听朝廷的态度,同样,北方大量的商人南下,也在打听朝廷的态度。

    南洋的铁道总里程最终的计划不下于十万里。

    不算铁道桥等耗费,只平铺的铁轨论算,大明每修建一里铁道,也是第二代的铁道,后世的眼光看来,仍然属于简易铁道,可就算如此,也需要制造钢铁的生铁为六万斤,十万里需要六十亿斤,如果加上铁道桥等消耗,大概需要翻一倍。

    炼制一百斤铁需要五十斤焦煤,一百斤煤可以烧制六十斤焦煤,也就是说需近百亿斤的煤。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时,煤年产量为八百八十亿斤。

    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大缅宣慰司、丽川平缅宣慰司、暹罗、各都司,真腊等,加起来的面积是英国的十几二十倍,人口也远超同时期的英国十倍不止。

    当南洋铁道大工程彻底通工的时候,大明的国力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北方,东方、南方皆无新势力。

    也就是说大明完成了陆地上的“闭合”,只还剩下海外不停衰败的倭国,大明将会彻底腾出手,开始真正的宗藩天下。

    水泥等商品物资不提,只煤矿的需求将会是新的财富源,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能翻身,建立不下于那些原张记周记的大商行。

    高丽到南洋的距离太远,山西的煤矿通过铁道,可以最大降低成本的运输到南洋,可朝廷要减小山西煤矿的开采,那么巨大的缺口从何而来呢。

    天下不缺少聪明人。

    许多的人还在纠缠高丽的时候,那些在南洋做生意的商人,靠着先知先觉的消息,悄然盯上了新大陆。

    新大陆,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

    许多学者翻找史料,最后据书中记载推论,元代时期常年在东西两洋间航行的泉州商人、水手认为当下发生的新土地是世界最末端的岛屿,称之为“绝岛”。

    水手们根据当地土著语言,音译将当地大陆称为罗娑斯,又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一带称为麻那里。

    大明的商船同样在麻那里登陆,找到了这片史书记载的地方。

    多年来的贸易,商人们带回了当地有丰富矿产的消息,经过发酵和南洋铁道工程的推动,人们终于发现了此地巨大的商机。

    比较起从当地土著们手里换一些金子,当地的矿产才是最令人流口水的财富。

    大明朝廷最会利用国内商品引诱海外国家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从上至下的本事,大明商人同样最会借助商品,从土著们手里得到土地。

    与南洋部分地区的土著不同,罗娑斯大岛上的土著总体上很热情。

    不同于大员岛上有食人族,也不同于南洋竞争激烈的部落战争,包括美洲土著文明差距导致的倾轧。

    罗娑斯大岛因为人数规模小,没有大型牲畜,例如没有牛没有马等,环境极其封闭,并没有形成恶劣的竞争环境,所以第一次见到西方殖民者的时候,土著们又惊恐又好奇,但是保持了友善,为那些迷航的水手提供了帮助。

    同样的道理,大明商人们最初也很快在当地立足。

    大明商人们带来的一切,在土著们眼里都很吸引人,他们用充当装饰的金子与大明人换取商品,多年下来,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而大明商人的商品,也改变了土著们的生活,他们开始穿上衣裳,学着大明商人们喝茶,学会了使用火镰等工具,大明的陶器是他们最喜欢的商品之一,为他们烹煮食物提供了方便。

    又是一年,来了更多的大明商船。

    土著们采矿技术有限,露天的金子已经不多,听到大明商人们要在当地开矿,如果他们答应,可以赠送他们一批商品,土著们没有反对。

    那些贫瘠的荒漠,有什么用呢。

    大片大片的荒漠被大明商人们借助信息不对等,付出极其低廉的方式取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gongyedamingcongbeipingkaishi/396949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