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的妙不可言

第二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的妙不可言

    尺长见方的一只孔雀蓝锦盒,搁在白色的台布之上,怎么瞧,都不输那只登喜路的木头匣子。

    “我也有礼物?”江山这一会的心情还真是不错。

    毕竟,他也很喜欢这种意料之外的惊喜。

    “那当然,”黄永钰用烟斗指了指礼盒:“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此时不只是江山,在坐的几位都在好奇的看着这只锦盒。

    “您还别说,”江山将手伸向了锦盒:“我这会还有点紧张了。”

    说话的功夫,锦盒已经被打开了。

    “这是?”

    在打开锦盒之前,江山已经快速冒出了好几种猜想。

    只可惜,一个也没中。

    “珠翠、仙雀、王母娘娘仪仗队,”江山只感觉一份既华丽又熟悉的惊喜,扑面而来:

    “这不是我之前的画得九龙四风冠嘛,您把它做成板画了?”

    “可以呀小江,”邵伯林忍不住夸道:“居然一眼就瞧出这是幅板画了。”

    “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您以后也别搭理我了!”

    深知黄永钰“阿诗玛”板画功底的江山,这一会已经满眼惊喜的拿起了锦盒里的一只摆台。

    能得到这样一件礼物,江山还真能开心上一年了。

    此刻捧在手里的画,正是之前在敦煌,熬夜为沈丛文绘制的“九龙四凤冠”。

    此冠为宋朝钦宗皇后生前所享,层层叠叠、镶玉堆金。

    江山当时画得有多精细,黄永钰之后刻得就有多耗神。

    “这顶冠子不大好刻吧,”江山顺着纹理一点点瞧着:“您花了多少功夫?”

    尺寸大小、细节走向几乎不差分豪,只是在自己那幅工笔画的基础上添了些色彩。

    但,正是这些后添的珠光翠绿,令整幅画面登时就显露出了冠绝六宫的冲天贵气。

    “我就这么跟你说吧,”黄永钰咬着牙道:“在下手之前,我计划是把你那四顶冠子都给刻出来,可自打开始动手后……”

    “计划就随之取消了。”江山看着手里独一无二的孤品,笑得肩都在抖。

    “你的黄老师之前还说完成之后,让我再给出一套后冠系列的邮票。”

    甭管之后有没有如愿,邵伯林在听到黄永钰的建议时,还真觉得是个好提议。

    “不提了不提了,”黄永钰笑着摇了摇烟斗:“即使只完成了这一幅,我也已经很开心了。”

    江山点了点头:“我也很开心。”

    此时的摆台,已经落入了陈佩丝和刘小庆的手里。

    包括一旁的两个小家伙,也都凑了过去。

    “这件礼物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吧?”江山贴心的为黄老师盛了碗甜羹:“我就这么让您喜欢?”

    “别美了,”

    黄永钰怎么可能承认,这是自己和表叔一块商量的结果:“要不是我表叔给伱说情,我才懒得费劲呢。”

    “您表叔的建议?”

    “有件事忘了通知你了,”一提到沈丛文,黄永钰方才记起:

    “你画得那四幅后冠图,将会被放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页里,你手里的这一幅已经被选为封底图片了。”

    “沈教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江山在尽量稳住心神,这本书以后可将作为国礼,四处出使。

    “你还能找出第二本?”

    “感谢二位大师的栽培,”

    江山当即就表达了自己浓浓的谢意。

    此时他的心比明镜还要明,由衷的觉得这二位琢磨出来的礼物,只能用妙不可言来形容了!

    自己的画作不但被选进了沈丛文大家的著作,其中一幅还有幸被黄永钰制成了板画。

    这不是提携是什么?

    之前范增干嘛死乞白赖非要拜沈丛文为师?

    其中泼天的妙处,谁得了谁知道!

    “可千万别叫我大师,”黄永钰对着江山摆了摆手,他可不好这一口:“我就听不惯这个。”

    “您表叔最近可好?”江山这会还真有些惦记那位成天笑呵呵的老先生了。

    “前阵子刚升的主任,”黄永钰的嘴角露着笑:“沈大师最近的日子,别提有多烦了。”

    “您这话从何说起?”

    “自打商务出版社拿到了沈老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他那约稿的出版社就没断过。”

    邵伯林点点头,跟着也补充了一句:“连香江的出版社都打来电话了。”

    就在上个月,上层领导的年终祝词里强调了这样一句话:从今往后,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

    到了下个月,在1980年第一届现代文学研究年会上。

    会长王遥将在发言中指出:对于一位写过三十多部,而且很有自身文体风格的作家,长期没得到我们应给予的重视……

    或许是机缘巧合,又或许是为了响应上方的号召。

    江山明白,原本应该出现于80年代初期的“沈丛文热”,已经提前拉开序幕了。

    相比内地的一些号召,江山认为湾湾和香江的操作才是“沈丛文”热的直接发令枪。

    “其实早在1961年时,”黄永钰看着江山说道:“耶鲁大学曾出版过一本名叫《中国现代史》的书。”

    这本书虽没有被内地出版过,却已经在今年被湾湾和香江同时翻译出版了。

    没过多久,这本译作就被传进了内地。

    在这本书里,有关沈丛文的篇幅竟和鲁迅基本持平。

    沈丛文也在这本书里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虽然,此刻国内有关人士还没明白啥叫现代文学的印象主义者,却一点没耽误他们开始重新打量之前极不受重视的沈大师了。

    “什么叫现代文学的印象主义者?”

    此时在坐的几位也都不明白这一官职的意思,还好有江代表挺身发问。

    “我哪知道,”黄永钰也是第一次听说:“别说你们,连我表叔自己都不明白。”

    “……”江山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给出了定义:“管它什么意思呢,反正听着就不一般。”

    “没错,”陈佩丝也有同感:“光听听,就觉得高级。”

    “呵!”黄永钰冷呵了一声。

    “您呵什么?”

    “小江你是没瞧见,”黄永钰不吐不快:“之前那些多少年都没出现过的朋友、弟子,这一会都开始忙着写一些关于表叔的文章了。”

    随着大量报刊的不断努力,沈丛文之前的所有作品都将被陆续挖掘出来。

    到了明年,沈丛文不但会接到多次出国演讲教学的邀约,还会在80年代被连续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并于1988年,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遗憾的是,沈大家的人生终点也将于同一年抵达,最终也没等来宣布获奖名单的那一刻。

    “您不写两篇?”江山觉得黄永钰才是最该提笔的人。

    “当然得写,”黄永钰生怕外人只揪着表叔的痛处下笔:“我这都已经接到好几家出版社的约稿了。”

    ”您写好后一定得提醒我,“江山知道黄永钰的文风:“肯定好看。”

    “那是,”黄永钰当仁不让:“小江你也写,外人都上赶着来了,你可是咱们自己人。”

    生怕这小子没赶上趟的黄永钰,在这话说出口后,才猛然想起。

    当,沈丛文还处于低谷时,小江同志就已经为他连续发表了:

    《丝路花雨成功背后的点睛人物》、《20年的坚持,只因为总理的一句话》、《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背后的故事》……

    在黄永钰和沈丛文看来,就是江山这一篇篇被各家报刊转载的文章,才彻底令各家出版社直奔《古代服饰研究》而来。

    相比现在出现那些假眉三道的玩意,江山这一号后辈才叫一个仗义。

    想到这,黄永钰看向江山的眼神更加欣慰了:“小江。”

    “嗯?”

    “你最近不是在准备各个院校的采访稿嘛,”黄永钰道:

    “如果对浦江师范大学有兴趣的话,你的沈老师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沈老师在师大有熟人?”

    “师大的历史博物馆就是我表叔帮着建的,能不熟嘛!”

    “是嘛?”江山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

    “当年由于经费有限,”黄永钰回忆道:“师大的历史系主任,就拜托我表叔买了一批博物院挑剩下的文物……”

    不但价格便宜,质地也仅次于国家级的藏品标准。

    不仅如此,沈丛文还因好友的关系,将自己珍藏的乾隆宫纸和数种珍贵丝织品,一并送进了师大博物馆的陈列室。

    时至今日,依然是师大历史系殿堂级的教具。

    “那我可一定得去瞧一眼。”

    此时坐在江山身旁的陈佩丝,已经将那幅集二家为一体的后冠版画,重新搁进了锦盒里。

    “好好收着吧,”陈佩丝羡慕的帮锦盒盖上了盒盖。

    直到盒盖完全合上,刘小庆才舍得收回目光:“这才叫艺术品啊!”

    “来来来,大家都有啊,”

    眼见菜已经上得差不多了,江山笑呵呵的从包里摸出了几盒磁带:

    “咱们大家明年都必须给我开开心心的,谁都不许落下。”

    “是磁带,”刘小庆第一个接了过去:“朱逢博出磁带了?”

    陈佩丝也在仔细看着:“《蔷薇处处开》,这歌好听吗?”

    “你没听过?”黄永钰顺着磁带封面的目录一瞧:“上面的歌,我好像都听过。”

    “是嘛,”动作最慢邵伯林,刚摸出老花眼镜戴上:“我来看看都是什么歌。”

    就在这一桌欣赏着手里的稀罕物时,临桌的两位客人正以一种惊讶的目光看向他们。

    其中一位,还忍不住伸了伸脖子。

    “我去年拍的电影《婚礼》里的主题歌,就是朱老师唱的。”

    看着磁带上熟悉的身影,刘小庆还忍不住哼了两句。

    “小刘同志唱得也很不错呀,”邵伯林没想到能现场听见刘小庆的演唱:“我记得那首《小花》的主题歌,也是你唱得吧?”

    “是的,叫《绒花》”刘小庆仿佛唱上瘾了:“不过我更喜欢这一首,妹妹找哥泪花流~”

    “好听,”黄永钰忍不住夸道:“电影里这歌就是你唱得?”

    “是李谷一老师唱的,”刘小庆笑了,但下一秒:“可惜了。”

    “可惜什么?”黄永钰问道。

    “你们难道没听说嘛?《小花》里的两首歌都被定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了。”

    “黄色?”邵伯林的反应最大:“自家妹妹找自家亲哥哥,也能成靡靡之音了?”

    “肯定又是哪个王八蛋下得结论,”黄永钰显然没听说这事:“我看就是给他们吃的太饱了。”

    陈佩丝早就听说这事了,他一直就想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觉得好听的歌,最后都成黄色歌曲了?”

    一句话直接把江山给说乐了。

    和大家一样,他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

    但,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快就连《军港之夜》这样的歌曲,也将被纳入了黄色歌曲的行列。

    要知道,这可是海政歌舞团量身为苏小明打造的歌曲。

    “开放不是什么都能放的。”

    “哼来哼去的,哪有一点军人气势。”

    “当兵的要提高警惕,怎么能唱让他们睡觉的歌呢!”

    《军港之夜》被捅到了叶首长的面前。

    这位在仔细听了《军港之夜》后,当即下达命令:“大胆的演,大胆的唱!”

    这才令《军港之夜》在1980年拿下了全国优秀歌曲评选的第一名。

    “得,”江山苦笑了一下:“看来除了我手里的《蔷薇处处开》和《乡恋》,靡靡之音的队伍是越来越大了。”

    “我说江山,”陈佩丝刚才就想问了:“你哪来的这么些磁带,还都是朱逢博唱得,就再没其它歌了。”

    “有啊,”招待所里还有几盘:“你想听什么歌,不过我可要提前告诉你,我那可都是靡靡之音。”

    “哈哈哈,”刘小庆差点没给一口茶呛着:“没事,他就爱听靡靡之音。”

    “要是《乡恋》也算靡靡之音的话,”邵老师豁出去了:“那我也爱听靡靡之音。”

    “我也是,”陈佩丝实不相瞒:“就那些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我每一首都爱听。”

    “你这可危险啊,小心给逮起来,”黄永钰用烟斗指了指陈佩丝,然后转脸又看向了江山:

    “小江,你那有邓丽君的歌吗?”

    说说笑笑间,谁都没注意到临桌的动静。

    但临桌那边的二位同志,可都在安安静静听着他们的动静。

    时不时的,还会靠在一块小声商量几句。

    “江山,”刘小庆好奇的看了看大家手里的磁带:“你这磁带是从哪搞来的,燕京怎么一盘也见不着呀?”

    “各位实不相瞒,这盒磁带是咱们内地录制的第一盒立体声磁带,已经在香江创下了高达十万的销售业绩,”

    前面的话说得字正腔圆,后面紧跟着就是:“可惜连销售任务的五分之一都没完成。”

    “香江?”刘小庆一双大眼睁得圆溜溜的:“不是浦江?”

    陈佩丝伸出了十指:“十万?”

    “凭什么给他们十万,”黄永钰就听不得这些:“都不给燕京一盒?”

    “这不已经有了嘛,”

    江山指了指桌上的磁带:“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还将有更多的《蔷薇处处开》来到你们的面前。”

    邵伯林奇怪的看向他:“你怎么知道的?”

    江山笑了:“因为这就是我接下来的任务!”

    说完,江山收回了展开的双手。

    “你得了吧,”

    被他逗乐的刘小庆,刚准备伸手打了他一下。

    却没曾想,自己倒先被别人从身后拍了下。

    “小庆,”一道熟悉的声音,随后也传了过来。

    “呀,”刘小庆赶紧回头一瞧,立刻满眼讶色:“好巧啊,你们也在燕京饭店?”

    此时的江山,震惊的斤两并不比刘小庆轻多少。

    而这一会的李谷壹和谷健芬,也正在微笑着看向他。

    (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niandaicongmoduyizhipianchangkaishi/388024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