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人生流浪 > 788、走进敦煌的异彩纷飞

788、走进敦煌的异彩纷飞

    788、走进敦煌的异彩纷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凉兰词》,是大唐诗人王之涣对黄河、白云、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城外孤零零戍边的城堡、春风、敦煌城外玉门关的真实写景,这幽远幽长、充满色彩和和芳香却又暗感凄凉的的诗声,至今飘荡在“丝绸之路”的远方。

    敦煌,西域戈壁滩“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甜蜜、温暖如春、幽蓝、芳香、清澈、幽扬的诗声,就莹绕在她的身旁和远方。

    她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已是大梁开平三年即长安安庆三年(909年)仲冬十一月十四日。她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无比温和地躺在党河西岸。但是,她却是边陲重镇,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所以此地必须进驻大军,用以维持城关秩序以防外敌侵入。

    “丝绸之路”,中原古道名胜和历史典籍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起始中原古都长安,由经“河西走廊”,穿越草原、沙漠、山川、河流、海洋……像血脉一样,纵横交错,联络和流通营养着沿途,串通着中原、契丹、突厥、回鹘、吐谷浑、白兰、吐蕃、苏毗、南诏、天竺、大食……等民族、部落的文明史策。它分明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长链,连锁着坚固的历史长城,头头娓娓(尾尾),周而复始。然而,在这条流动着丝绸、黄金、珠宝、人文历史的通天大道上,也曾是充满了血泪和凄凉。

    “丝绸之路”,由中原古都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都要经过这敦煌城;但“丝绸之路”便在此地分为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北路出玉门关。

    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置了敦煌郡。李暠于西凉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在此建都,永建二年(421年)北凉沮渠蒙逊率众二万,三面起堤,以党水灌城,西凉国亡。唐武德二年(619年)在此置州,因南有鸣沙山而称敦煌为沙州。

    如今走进敦煌,会看到变幻莫测的仙境。我老单作为说书讲艺人,给各位讲讲这里的故事,希望你们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莫高窟

    鸣沙山

    玉门关

    公路两边仿佛腾空起了两道海浪,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还可以见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东西在浪里出没。令人骤然醒悟,看见了海市蜃楼!

    嘉峪关到敦煌每天有一趟班车,是中午2:30开出,路上大约需要五到六个小时才能到达敦煌汽车站。那一天的时间异常紧张,因为假如赶不上这班车的话,就只好租车到敦煌去,而租车的费用是可观,至少要五六百元。两地之间的出租车司机一鼻孔出气,少于五百大元就诸多胡言乱语,根本没有诚意跟你谈价钱。

    不过我们终于赶上了班车,才上车还没坐稳,车子就开动了。我庆幸我那本中国地图册上居然还有嘉峪关汽车站的电话,提前打电话预订了两个位子,否则我们只好多花几百块冤枉钱去坐出租车赶往敦煌了。

    到敦煌已将近晚上8点,天仍然亮着。他们说,这里大概晚上9点多太阳才落山。我们本来通过旅行卡订了一间酒店,但是价格不便宜,总是不甘心,想着淡季还要这么贵实在太冤枉了。在敦煌汽车站街对面看见一间招待所,于是就拖着皮箱进去跟人家侃价,一路磨下来,以标准间一晚上一百块成交。

    月牙泉边遭遇骆驼礼遇

    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准备好要出发去鸣沙山月牙泉了。

    鸣沙山在敦煌城南约5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成的,狂风起的时候,沙山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像军乐一样,轻风吹拂的时候,沙山又发出似管弦丝竹似的声音,因而叫做鸣沙山。人说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二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会痕迹全无。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为水面看上去酷似一弯新月而被称为月牙泉。田震的那首《月牙泉》唱的就是这个美丽的地方。大侠有空的话,也可以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着河水,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仍然清澈透亮,而且千年不涸,真是让人称奇。不过近年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

    鸣沙山月牙泉是要骑骆驼游玩的,大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骆驼这种动物表面上看去很温顺善良,而人们也一直对它们抱以这种认识,实际上骆驼是非常倔强,它要是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一点没商量。不过好在我们这些人一贯友善,不论是骆驼还是马还是狗狗还是猫咪对我们都很好,这点不用担心。

    骑骆驼最惊险的是骆驼起身和蹲下这两个过程,那出其不意的“忽悠”一下,好像坐疯狂过山车似的,失重得厉害。至于骑着骆驼在沙漠里漫步,那就是一种乐趣了,骆驼走动的时候起伏很大,颠簸得非常有节奏,一摇一晃地还很享受

    膜拜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离敦煌市区大约25公里,素来有“东方艺术明珠”的美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存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接近五百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两千多座,题材大都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风情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五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我曾经看过一篇学术文章———《学界的斯坦因屈辱情结》,就是针对古西域的文化遗产和文物的流失进行反思。去过西域的人,没有不知道斯坦因和斯文赫定的,这两个家伙打劫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遗物,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们揭开了中国西域历史谜团的一角,世人得以开始进行系统地考古考察活动,但是作为中国人,他们那种可以称之为卑鄙的偷盗欺骗行径让人无法接受。这种对于宝库遗失的惨痛是深刻入骨的,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发麻。

    如今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建起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的是部分原洞窟,这样做既保护了洞内文物,也丰富了参观内容,值得一看。

    阳关故址邂逅海市蜃楼

    玉门关故址离敦煌大约有八十多公里,在西北方向的戈壁滩上,与阳关刚好呈相反方向,和敦煌组成一个三角形。古代丝绸之路从敦煌分为南北两路,敦煌是南道与北道丝路的分界点,向北经玉门关进入哈密、吐鲁番等地,向南经阳关进入楼兰、若羌等地。

    玉门关的得名与中国玉石之王和田玉有关,相传“和田玉”经此路输入中原,因而得名玉门关。现存城垣只余下残垣断壁,置身其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不远处的戈壁绿洲,点点羊群如星辰点缀之中,刺目的阳光让人恍然自失。

    阳关故址在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古城关东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直向的深沟。

    现在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了,新修了阳关博物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址,与脚腕一样高低的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已散落遍地,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望遗址生感慨。

    我们在戈壁中间笔直的公路上有缘得见敦煌的又一奇观———海市蜃楼。听说在敦煌到阳关、玉门关的公路上最容易见到波涛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这些景致在晴朗炎热的天气若隐若现,蔚为壮观。

    开始我们并没有注意,也根本不知道能够轻易地见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当时正是正午12:30分,我们的车子坏了,司机正在修车。我冒着酷热走下车,打着太阳伞故作安慰地站在戈壁滩上,心里清楚这样的直晒不论是阳伞还是防晒油都无济于事,但也只好听天由命罢。只不过在这酷热下打伞是一种心理安慰,与“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掩耳盗铃”异曲同工。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我从没有看见过的景象。

    公路两边仿佛腾空起了两道海浪,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还可以见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东东在浪里出没。我以为我眼花,使劲摇了摇头,定睛再看,仍然是升腾的几道波澜。我骤然醒悟,我看见了海市蜃楼。这里准确地讲,就是“沙市蜃楼”或者“大气蜃楼”,统一叫做“海市蜃楼”虚影现象。

    后来我查询了有关的科学资料,知道海市蜃楼实际上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也就是光学幻景。大多数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取决于气温的反常分布。

    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温度上升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密度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候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蜃景。

    出行提示

    交通:敦煌市内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可以自己包租车前往,费用约150元(可以讲价)。市区内有很多中巴直达莫高窟,票价约2元。这感情好,便宜呀。

    门票:月牙泉淡季30元,旺季40--50元左右;莫高窟80元(参观内容包括莫高窟有代表性的10个洞窟、藏经洞陈列馆);阳关博物馆40元一个人。

    特别提示:莫高窟内禁止拍照;阴雨天洞窟不开放;参观时最好带手电筒(景区外也可租到);参观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因为有参观人数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线较好)。

    http://www.cxbz958.org/renshengliulang/368619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